徐志摩的诗,我认为最好的是这首《偶然》。
这首诗,据说是徐志摩狂撩林徽因失败后写的。林徽因16岁的时候,在英国认识的徐志摩。很多文学专家都说,二人之间绝对非常清白。
这些专家之所以这么单纯,是他们基本没泡过几个妞。稍微多一点恋爱经验,读完这首诗,一定就会明白,徐志摩,当年在英国,一定愉快玩耍了林徽因。
读书的时候,老师说,这首诗,诗人表达了对爱与美消逝的感叹,并非一首简单的爱情诗,更是一首对人生的感叹曲。完全是扯淡,这就是一个渣男在愉快玩耍之后,说:不要在乎别的,开心就好,感情没有快慢,只有深浅。
这首诗和一首歌词非常像,张震岳的《小宇》,其中有几句是这样。
总有些惊奇的际遇,
比方说当我遇到你。
我的爱就像一片云,
在你的天空无处停。
我的爱就像一片舟,
在你的心湖无处停。
我不管未来会怎么样,
至少我们现在很开心。
二者无论是从比喻到立意,都很相似。这样的感悟,必须是渣到一定境界才能写得出来。我愿尊称徐志摩为民国第一渣男。
还有个比较逗的事情,后来,林徽因拒绝徐志摩之后,跟梁思成去了美国。有一天,徐志摩突然接到她发来的电报。在那个年代,电报都是按字算钱的,林徽因发了很多:我在国外一个人生活很苦闷,希望你能给我写写信,对我也是一种安慰、一种温暖。
徐志摩觉得卧槽,窗口又来了,赶紧写信。结果去发电报的时候,才知道,同时有五个冤种朋友都跟林徽因写信。原来,林徽因这个电报是群发,同时发给了五个男娃,内容都是一模一样。
林徽因也应该是民国鱼塘主第一人,民国深夜钓鱼第一人。
曾经,我交往过一个女朋友,她告诉我,她的星座是水瓶座。
然后我就各种匹配我的星座和水瓶座,配不配啊?怎么相处啊?然后她到底是什么性格啊。
她也深以为然,经常给我发水瓶座的短视频和文章给我看。跟我说,讲的太对了。
后来有一天,我见到了她母亲。闲聊的时候,她母亲说,当年把她的阴历生日,登记成了身份证上的生日。
这就非常可怕了,很多朋友也许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可怕程度。这意味着,这个事情完全破坏了我和她爱情的匹配程度。
我赶忙查了一下当年她出生的阴历所对应的公历,大吃一惊,原来她不是水瓶座,而是双鱼座!!
再在网上一搜,才松了一口气,虽然变成双鱼座了,但我和她爱情的圆满度,还上升了二十个百分点。
从那之后,她还是孜孜不倦的给我发星座信息,改成双鱼座的了,但她是一样的深信不疑。
其实哪有什么星座?如果忘掉我是处女座,然后再幻想自己是白羊座,最后看白羊座的分析,也是成立的。
现在回想起来,哪是什么星座的知识。都是她想跟我说,又不敢直说的话啊。
当我们在谈论星座的时候,其实都是在谈论你和我而已。
最后,说说聊天最重要的是什么?
我同学的理论是:聊天最重要的你是谁?
其他人的理论是:聊天最重要的是制造情绪波动。
究竟谁对谁错?其实这两种理论都是对的,当然要结合这二者出现的背景。
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,陌生人社交,效率挺低的。因为当年信息沟通的方式,只能文字。
在2011年以前,跟人聊天,要么是使用手机短信,要么就必须找台电脑,登上聊天软件。这个阶段,信息的承载方式是文字,通过文字来打情骂俏更适合,参考一下当年的网络小说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。
而在2004年以前,甚至web2.0都没有,上网第一步,还是打开个搜索引擎,认识陌生人,只能去聊天室之类的地方,效率相当低。
我当年认识的网友,有一个聊了一个多月都还是个网名,见面才知道什么样。那个年代,更多是现实生活中介绍认识,大家相互之间的情况,并不需要通过网络传递,所以如何聊天撩拨情绪就非常重要了。
于是在早年间,你可以看到很多远古的情感文章,都是在研究怎么聊天,怎么回。
从2012年开始,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,2g升级3g了,可以发照片了,手机的摄像头有了用武之地。从此,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营销自己,变得比聊天更重要了,毕竟眼见为实,图片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文字的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“你是谁?”显得尤为重要。
我的理论是:聊天其实是分两步的,第一步:你是谁?第二步:打情骂俏。
这是我观察到当前女孩子的交友模式得来的,现在很多女生,如果处于择偶的窗口,都会加上很多符合条件的男生,然后在这里面筛选。
这一套更像是招聘,先收上来一大堆符合条件的简历,然后再约面试一轮又一轮,最后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录用。
所以你要最快速度去符合条件,简历要做的漂漂亮亮。前几年简历好看就完事儿了,因为投简历的人不多,这几年智能手机普及了,软件更下沉了,所以好公司收到简历会非常多。这个时候,赶紧去一面二面,然后面试的时候发挥好,才是取胜之道。
最近二十年,两性择偶的模式,一开始像是谈判,然后像是广告,现在更像是招聘。
聊天没有什么理论是永远正确的,就像剑招,与时俱进,实事求是,随机应变,无招胜有招。